文:詹姆斯.格里菲斯(James Griffiths)
香港到天安門,處處團結
二零一四年九月,不滿政府的憤怒和政府改革的欲求節節高漲,擄獲全程的注意力,公民廣場此時成為標靶也是在所難免,何況重開廣場的呼聲已延續數週。話雖如此,九月二十六日夜裡,數百名大學生和高中生中途離開一場大型的撐民主集會,突襲公民廣場,仍舊殺了個當局措手不及。警方怒不可遏,粗暴回防,持警棍和盾牌歐及抗議人士,拿胡椒噴霧朝他們臉上噴。威權政府不把人民放在眼裡,無意間創造了一個將用來對付它的標誌,這種事情我們見得多了。香港的夏夜免不了傾盆大雨,許多抗議人士都帶了一傘擋雨,這時,他們把傘撐開來擋胡椒噴霧。這場抗議隨即有了它的象徵,獲得了名字,也就是:雨傘運動。
接下來的一整天,警察跟示威群眾在廣場拉鋸,多名抗議領袖被拽拉出場,塞進警方的箱型車。抗議人士拿著細瘦、開花的雨傘對抗胡椒噴霧的影像在線上傳開,尤其是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,隨後旋即在中國被屏蔽。人們在Whatsapp和線上佈告欄上徵集支援,又有數千名抗議人士朝金鐘聚集。不久,公民廣場的警察發現他們才是被包圍的一方,需要增援。抗議者聚集逾萬人後,警方封閉廣場周邊道路,六線的干諾道快速道路上一輛車都看不到,全都擠滿了人。
以上內容摘錄自《牆國誌:中國如何控制網路》,游擊文化出版
書籍介紹
作者:詹姆斯.格里菲斯(James Griffiths)
譯者:李屹
監視審查,無孔不入
中國防火長城如何戕害全球網際網路
中國如何打造出一個受其控制、扭曲變形版本的網際網路?
網路理當是促進民主和自由的一股力量,這樣的願景怎麼就失落了?
審查機制未露絲毫敗象,反倒步步進逼,又是怎麼一回事?
中國的防火長城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線上審查機制,打從網際網路傳入中國,政府便持續致力於擴張審查範圍,不出數年,當局便在思科等矽谷菁英的協助下打造出防火長城,監控與過濾國內所有線上活動,並用以對付法輪功、圖博人、維吾爾族和異議人士。
全球各地的反審查人士透過各種翻牆軟體和VPN大戰審查機器,然而有能力與管道「翻牆」的中國用戶仍屬少數,且時至今日,一批新崛起的中國科技巨擘已發展出完整的替代服務,各種國外熱門網站都有了中國式的替代品。這些替代品積極配合政府的審查制度,甚至搶在政府前頭審查,並且為此獲利甚鉅。Google、Yahoo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為了進入中國市場,皆曾嘗試配合中國審查制度以搶分一杯羹,然而最後全都失敗收場。
近十年來,中國開始嘗試把防火長城的影響範圍擴展到其國界之外。中國駭客透過網路釣魚郵件和惡意程式入侵目標的電腦或伺服器,受害對象包括流亡圖博人、外交官、軍官、議員、記者、外國企業,甚至是美國的政府單位;中國的外交代表則逐步滲透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,一點一滴削弱開放的網際網路所受到的國際保護;此外,中國也積極將強化長城的科技輸出到其他國家,例如俄羅斯和非洲大陸上所有中國的盟友。
極權國家維穩優先,科技巨擘利潤至上,網路理當是促進民主和自由的一股力量,如今卻在這兩者的雙重夾殺下,失落了願景。我們究竟何以走到這一步?如今又該何去何從?
CNN記者詹姆斯.格里菲斯耗費數年進行調查,逐步拼湊出中國防火長城的發展歷程與運作機制。他將在本書中說明,中國何以打造出這部審查機器,而防火長城的觸手又是如何伸出中國,進而影響了全世界每個人的生活;以及,如果我們想保護網路的自由、開放、民主與透明,又能夠怎麼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