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Mr. D
最近幾天(11月23日)中共間諜王立強向澳洲政府投誠的事件,鬧得沸沸揚揚。
中共「對外宣傳大佈局」和紅色滲透的議題再度被提起,也讓即將到來的2020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有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。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表達其對中共干預控制台灣選舉的看法,其利用香港區議會選舉「民主派」大勝「建制派」議員的結果,試圖說服選民,沖淡中共干預的說法,且將近來共諜案的事件歸咎於對手黨的操作。依照政治的角度看來,這的確是必要之舉,目的是為了穩定其支持者的心。陳瓊華(前高市行政暨國際處長)則提出:「韓國瑜愚民邏輯常讓人很「加冷順(不寒而慄)」,也就是這樣說話、這樣餵養,才會有韓粉。」

我認為陳瓊華(前高市行政暨國際處長)的訴求企圖喚醒人們重視「反送中」運動的歷史脈絡,認為韓國瑜不應該去脈絡化的講述香港一國兩制、以及區議員民主派大勝的問題。用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態度是可以透過說服和資訊傳遞而改變的,韓國瑜透過「單方面的訊息」,去降低選民對於共諜案以及中共干預選舉的疑慮,甚至將此議題又以對手黨的操作做結。「單方面訊息」對於原本贊同此信念者較有「說服力」,這似乎反映了韓國瑜與藍領階級站在一起的結構,「去脈絡化」的聲明若以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韓國瑜會有此發言,是因對於鞏固支持者的確可能起到效用。
而對於「單方面訊息」較為不信任,習慣「雙方面訊息」比較的族群從支持者結構來看,的確也不是韓國瑜主要需要討好的對象。而「單方面訊息」的說服,再加上普遍政治支持者的「確認偏誤」,韓國瑜的支持者可以透過支持其信念的聲明報導,刻意忽視違背自己信念的事物,再確認自己內部團體信念的團結(共諜案發生後,上海公安部所發的闢謠聲明,也成為了韓國瑜支持者駁斥共諜案的依據)。

此事件可看出政治人物的聲明和行為,反映出其選民結構的信念,對於真相事實的探討經常擺於選票鞏固之後,共諜案和中共干預的真偽的追尋,顯然不是政客、選民所主要重視的,如何維護自己的政治地位以及信念,對於政客來說卻是重點。我認為如何維持既有的聲量和支持熱度,的確是政治人物所要把持的關鍵,但是台灣長期的政治惡鬥和選民分化,已經讓台灣的人民漸漸遺忘「國家安全」的重要性,而對於信念維護而造成「個人偏誤」(又是東廠的陰謀?)的選民們,是否要將保護國家安全的措施(例如:調查局國安機關拘留涉共諜案嫌疑人向心夫婦),視為是執政黨的政治操弄?因而降低此議題的重要性,對「反共滲透」認為僅僅是對手黨的政治操弄?需要好好思考一下。